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電影《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誰來監督那些監督者的監督者」;前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在蘋果日報2019年5月5日發布〈請給司法留口氣〉也有一句「在權力層層相疊的時候,最後的監督者就會擁有無人監督的地位。」兩者都說明凡擁權力者都必須被監督。監督是對權力的適度節制與平衡,防止掌權者濫用權力。特定人或特定的群體,都不能擔當那個最後的監督者,否則這個擁權力者沒人節制與平衡,違背擁權力者須被監督,以防止濫用權力,失去監督的節制與平衡機制。因此師法自然,制定合乎自然法則的淘汰機制,實施【司法終審人民審議】人民輪流當最後的監督者,終結權力高層無人監督的弊病,彌補機制缺失,就不會有皇帝、太上皇無人監督的情形發生。人民審議掌權力者執行職務的個案,作最終定奪,並以此結論為基礎,直接評議加減分,失分者依序先降考績次降職等,低於任職門檻者就喪失公職資格,未主動啟動監督機制懲處淘汰所屬的主管,考績及積分依比例連動,人數達一定比例,或積分低於職等者,機關首長、單位主管降職、下台。如此人民以成果論積分,官方行政管考所屬,民官雙管併行監督,司法官不得不謹慎勤奮公平正義的執行職務;首長及主管不得不善盡其職務監督權。不適任者就不會濫竽充數危害國家與人民。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速度與加速度固然有別,但加速度仍不失為可用於與速度比較的便宜方法。
物體與空間具有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關係,其定義為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介質、空間和參考坐標的基本概念,是確定事物、速度和它的相對關係的依據!
作者:林德和 發布日期:2022/2/24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絕對時間與相對時間的意義為何?
作者:林德和 發布日期:2022/2/18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證偽洛倫茲變換律的方法
數學上的證偽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驗證星光經過重力場是否偏折,在地球的實驗方法!
作者:林德和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萬有引力的由來
作者:林德和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頓的水桶實驗與轉動物體的離心力
作者:林德和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是電磁波!如果光束經過超強電場或磁場,會影響光行路徑或增減它的頻率嗎?
光是一種由電場與磁場耦合在一起進行高頻同步振盪所形成的波。它的電場與磁場以互相垂直的方向振盪,並垂直於光的行進方向。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是人類計量宇宙中事物運動及變化的量度,它應符合客觀上的時間及空間平移。
作者:林德和 發布日期:2021/10/13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勻速運動的火車車廂內的手電筒光,在地面觀察是否超光速?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論動體在多重空間的電動力學
作者:林德和 發布日期:2021/10/31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空間中同一光束在不同勻速運動的各慣性系,測得的光速會一樣嗎?光速是一個特別慣性系嗎?

作者:林德和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驗證《邁克生-莫雷實驗》的光行路徑

邁克生-莫雷實驗(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是為了驗證「以太」存在與否而做的一個實驗,1887年由阿爾伯特·邁克生與愛德華·莫雷合作在美國克利夫蘭的凱斯西儲大學進行。以邁克生干涉儀(英語:Michelson interferometer)將一束入射光分為兩束後各自被對應的平面鏡反射回來,這兩束光從而能夠發生干涉。干涉中兩束光的不同光程可以通過調節干涉臂長度以及改變介質的折射率來實現,從而能夠形成不同的干涉圖樣。在物理學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維基百科)因此對於向上半反的那一束光,在鏡子向右移動這段時間裡,究竟光走的路程是不是一個以L為高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即有討論探究釐清及驗證的必要。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速不變原理及狹義相對性原理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愛因斯坦推導出「當物體運動時,它的一切(物理、化學變化)從參照系的角度來看都會變慢,就是時間膨脹(簡稱時慢)。等速運動的物體帶在身上的時鐘,用靜系觀察者的時鐘去測量,不論運動方向,測量結果動鐘都隨著運動速度增加而變慢。光速運動的物體(如光子)在時間軸上的分量為零,它的時間是靜止的。速度低於光速的物體,其時間膨脹的程度遵循洛侖茲變換。」光速不變原理,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對於該觀測者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測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這個數值是299,792,458公尺/秒。(維基百科)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PR悖論?佯謬?從三維波形論量子糾纏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洞資訊悖論之解—黑洞火牆

作者:林德和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法律是為人民服務的,當然應該以人民所理解的法律審判及執行,才是公平正義。所以有關司法的公平正義,當然應該以人民說了算,這是民主國家實施民主法治的基礎。至於官說了算,是封建時代的化石體制,不符現代「民主法治」自不待言!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宇宙間只要能繼續產生能量(包括任何形態的能量),空間就會持續膨脹,直到熱寂為止。那時的空間已膨脹到無限大,宇宙間沒有或幾乎沒有核融合的燃料,也沒有輻射,只剩原子序大於鐵的元素,突然發生類似超新星核融合燃料耗盡那樣的重力坍塌,終極坍塌速度以光速的N指數倍的加速度速率,縮小宇宙空間,持續時間約數拾或幾百萬年,溫度與壓力達大爆炸最初陸續出現基本粒子的值,那些大於鐵的元素包括其他長壽粒子,經高溫高壓作用所有粒子陸續產生衰變,無力抵抗重力坍塌的加速度力量,最終跳脫質量框架束縛,全部質量都轉化為能量,四大基本作用力因而全部消失,宇宙大小回復到大爆炸前的尺寸,又隨即爆炸,開啟另一次宇宙大爆炸的循環。這也可證明時間只是計點量尺標,無始無終的單行道,非質非能,更非空間!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是時間,空間是空間;時間是計算空間所有事件的發生點及數量,沒有了空間,時間仍是持續不間斷的推移,無始無終。所謂「時空」是專指某一空間內所有發生事件隨時間推移的時間點及量,並非說像錄影帶一樣可以倒帶重來,或鑽蟲洞瞬間到幾光年外的未來。時間在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推移速度,即著名的相對論。每個事件皆有其循環週期,生命的孕育、誕生、成長、衰老、死亡,宇宙間的每個粒子、元素、物體、星球、天體、星系等,甚至基本作用力、宇宙空間,也是如此。愛因斯坦著名的公式說質量可以釋放能量,那麼空間就是與釋放能量同時發生的,因此處於成長期的宇宙,釋放出的能量使空間持續膨脹。質、能與空間可以互換,將空間壓縮使其間的能量困在一侷促空間裡,就形成基本粒子,再依序隨機組成複合粒子、元素、物體、星球、天體、星系等,宇宙大爆炸前的奇點,就是前宇宙死亡坍陷,壓縮空間侷促於一個點而成。「無限大」「無限小」其實是公式理論的瓶頸,一個幾乎沒有(可忽視)質量的粒子,加速到光速,質量變成無限大;一個星球,加速到光速,質量也是無限大,那不就矛盾了嗎!黑洞與宇宙奇點的密度,也是如此!宇宙是全部空間的總和,空間與空間沒有縫隙,基本作用力可以在空間與空間間互相作用,例如黑洞是重力彎曲空間成一密閉球體,連光都無法逃脫,但仍持續與其外界空間的力互相作用。所以沒有所謂平行宇宙、平行時空的問題,只有腦袋開不開竅的問題!

文章標籤

林德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