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悖論?佯謬?從三維波形論量子糾纏
作者 林德和
物體或能量在空間來回震動或震盪,造成能量傳播形成了波。在三維X、Y、Z空間裡的波,隨波行進縱向觀察到的波形,不是圓形,就是橢圓,一般為了方便討論說明通常以二維的平面波形表示,如下圖(連結來源網址可觀看紅點與黑點相對位置的動畫)
圖片來源 http://www.csie.ntnu.edu.tw/~u91029/Wave.html#7
圖片來源 https://www.cnblogs.com/tiny-player/p/3366375.html
微觀粒子運動的方向矢量,隨時間變化行進的軌跡縱向觀察,顯然不是圓就是橢圓。
假設
微觀粒子的自旋垂直方向是隨時間變化沿其波形軌跡矢量行進。
則
粒子的自旋在三維X、Y、Z軸向的空間裡,從波形矢量軌跡隨時間移動,各軸向依序分別可觀察到左右、上下、前後的自旋方向。
這不就是量子力學所謂的不確定性與粒子疊加態?
驗證方法
將三個不規則磁極檢測器(下稱磁極)如下圖排列,左、右側紅色通道置上擺放不動,並遮蔽紅色正旋粒子通道,只讓藍色負旋粒子通過;轉動中間磁極藍色負旋粒子通道朝上並遮蔽,只讓紅色正旋粒子通過。實驗結果數據如圖所示,分別以不同角度再次觀察,正負旋粒子出現概率即隨夾角成一定關係變化。其夾角與概率的關係為P(X)=COS(θ÷2)^2,↑正旋,↓負旋。粒子自旋方向的變化剛好對應其圓弧波形軌跡。
實驗網址 https://phet.colorado.edu/sims/stern-gerlach/stern-gerlach_zh_TW.html
貝爾定理的實驗驗證
一個零自旋粒子衰變為兩個以相反方向移動、自旋相反相互分離的粒子,相等於如上圖圓形波形軌跡各自向反方向延伸。為了實驗驗證,驗證團隊使用量子糾纏源及量子糾纏粒子分發射機。因此糾纏粒子對,在被分發射時,即被限制保持固定的自旋方向傳輸到相距甚遠不同地點的檢驗處所。從而1972、1982、1998、2016年對所謂糾纏粒子的實驗驗證,只能說在無法掌握微觀粒子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均符合機率概率,不能證明量子糾纏確實存在。EPR悖論漏失重要的粒子自旋在三維波形隨時間推移的矢量變化,沒搔到癢處,無礙有關定域實在論的精闢表述。